垃圾分类已全面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从最开始的束手无策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印证城市垃圾分类的变化。
回到垃圾分类起点,推广垃圾分类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一时间,民众叫苦连天。许多大人像刚学步的孩子,一边学习,一边犯错,即使是大人,都会在学习垃圾分类上遇到困难,更何况认知能力相对不足的孩子。
成人与小孩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途径区别
成年人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包含:手机APP及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驿站宣传引导,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标语、宣传册等方面获取。
孩子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校园及家庭教育。
“一个学期大概有8个课时,会在科学课上讲垃圾分类内容,低年级要动手垃圾分类,中年级要参观垃圾焚烧厂、了解垃圾处理的过程,高年级要做到回收利用的纸盒做DIY鞋柜等。”闫志玮介绍。
学校会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具体认识垃圾分类,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在家庭中长辈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一分,扔一扔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来更好地巩固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也能带动家人一起重视这项行动。
(垃圾分类DIY)
相对而言,小孩在参与垃圾分类时,积极性及动手能力更强,对新事物的探索会有好奇心。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的,“学校开展活动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家教工作。让孩子把垃圾分类的意识带到家庭中,这不仅教育了一个孩子,还带动了一个家庭。”
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文明习惯
除各式公益宣教活动、校园讲座、社区宣传手册等,具备便民投放、动静结合的科普宣教海报及电子宣传屏等美观及实用相结合的垃圾分类亭,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利于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
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类,不仅要以实际行动加入其中,还应该对垃圾分类有更为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PS:部分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