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上午,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做客昆明市政风行风春城热线,对大家较为关注的“垃圾分类”话题进行了介绍。
垃圾分类真的来了
2017年昆明列为了46个重点城市,现行实行垃圾分类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当年市政府引发了《城乡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案》。
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30%的街道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选取了学校、医院开展了公共机构试点。
2019年市政府印发了2019年城乡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案,在主城区60%街道,50%的学校和医院开展试点。
昆明市垃圾分类分四类
全市的垃圾按照国标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昆明正在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的编制进度,科学设置分类设施,加快垃圾分类收运部门的牵头,加快可回收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融合,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逐步完善分类前端、中端和末端的体制建设。同时,细化常规管理,制定示范片区建设标准、生活垃圾细化方案等文件,并建立考核机制。

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课程
按照要求,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60%,农村要达到30%,昆明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进行了摸底统计,立项分解,细化各项任务,驻点消耗。在党政机关强制分类方面,市级分类情况将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县区分类工作也将纳入考核。
学校方面由教育体育局牵头,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课程,践行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形成多形式的宣传,并开展培训工作。
引入督导员制度
如果有人投放不规范,就需要引入督导员制度,让社区参与,促进大家正确投放,按照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里面有一些督导责任人,物管是责任人,没有物管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是责任人,在考核里面我们也有规定,多少户、多少社区,必须要配备多少监督员,这些都要纳入考核。
小贴士来了~



